欢迎访问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63716865

  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动态 > 相关技术 > 汞光谱灯散热结构设计和热分析
点击返回新闻列表  
汞光谱灯散热结构设计和热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8    浏览量:1462

1 汞光谱灯散热结构设计和热分析


1.1 散热铝合金灯罩设计


汞光谱灯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由灯泡、线圈、汞灯冷端、铝合金散热灯罩组成。汞灯泡发出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从铝合金灯罩内壁传到外壁,为了减小接触热阻,灯体和铝合金散热罩之间用延展性好、热阻小的薄层铟填满,从而可以将汞灯泡体产生的热量迅速导出。汞灯尾部设置成冷端,冷端埋于漏斗状的铝合金灯罩中,形成足够的饱和蒸气压后,冷端能使多余的汞金属凝结在冷端泡壁上,有利于灯的稳定[3]。铝合金灯罩外壁的热量通过空气对流传热到周围空气。最终目标使汞光谱灯温度控制在65℃附近。


1.2 热传导理论分析


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热传递途径主要有三种,即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4]。汞灯散热的主要方式为热传导和热对流。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汞谱灯发出的热量经由铟薄层全部散到铝合金散热灯罩中。


铝合金导热系数[λ=240W/(m·K)],铝合金灯罩为圆柱体,内径[r1]=5 mm,外径[r2]=5.5 mm,长度[l]=0.013 m,圆筒壁热传导传热面积[Α=2πrl],其内外表面温度分别维持均匀恒定的温度[t1]和[t1],如果采用圆柱坐标系,该问题就成为沿半径方向的一维导热问题。



铝合金导热系数[λ1]=200 W/(m·K),铟导热系数[λ2]=90 W/(m·K),相应的边界条件为:[r1]=5 mm,[r2]=5.5 mm,[r3]=20 mm,[t1]=65 ℃,[t2]=30 ℃。根据灯罩尺寸和试验参数,求出[Φ]=380 W,汞光谱灯供电电源电压为22.7 V,电流为0.37 A,直流功耗为8.4 W,由于灯泡前半段绕射频线圈,所以金属罩有效散热部分集中在灯泡后半段,假设功耗为2 W。传热理论计算的结果显示,该灯罩的散热能力远远超过2 W的功耗,即灯罩体积过大,根据热传导理论,金属散热罩的厚度并非越大越好,后续应确定合理的壁厚,使其热阻更小,散热能力增强。汞光谱灯不加散热灯罩,在没有散热措施时,汞光谱灯温度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灯泡工作后,由于射频线圈的加热作用,如果没有任何散热通道,则灯体的温度随着时间持续增长,处于过热状态。而配备铝合金灯罩后,灯泡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22.7 V,0.37 A)下,工作持续20 min后,整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测量灯泡温度为[7]0 ℃左右,试验表明,加散热灯罩能够明显提高汞光谱灯的散热性能,使汞光谱灯温度降到工作点温度附近。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汞灯光源】的信息,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为您详细解答。


最新文章
中教金源催化剂评价装置,技术突破助力催化研究效能升级
在催化材料研发领域,实验设备的核心性能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测试精度不足、操作流程复杂等问题,中教金源推出的固定床催化剂评价反应装置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该装置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显著提升了催化剂活性评价的准确性与实验数据可重复性,成为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中教金源光催化反应釜-循环光化学控温一体反应器:破解实验室光化学研究三大难题
在光催化、光合成等研究领域,实验条件的精准控制与反应过程的可重复性一直是制约技术开发的核心挑战。中教金源光催化反应釜-循环光化学控温一体反应器,以全闭环温光协同调控、多体系兼容设计及智能化数据管理为核心,突破传统设备温场漂移、光能利用率低、间歇式实验效率不足等瓶颈,为绿色化学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开发提供高效、可靠的实验平台。
中教金源发布新一代光电催化系统:模块化集成技术开启催化研究新纪元
中教金源光电催化系统首次实现了光源系统、电化学工作站、光电催化反应池及气相色谱四大核心模块的系统化集成,突破传统设备分散操作的局限。通过10.1英寸智能液晶屏与电脑系统,用户可一键启动气路控制、电化学工作站软件及色谱分析软件,实时同步监控三大模块数据,支持在线分析与后处理,显著提升实验效率。系统内置多维度数据记录功能,确保实验过程可追溯、结果可复现。
2022-2025@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安网备11010602007561        京ICP备10039872-1号

服务热线

010-63716865

扫一扫,了解更多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1